欢迎访问东阳海辉讨债要账公司!
日前,当事人杨某给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打来电话表示谢意。
此前,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被执行人为建设工程业主单位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工程虽小,但涉及发包、转包、层层欠债等复杂问题。该院法官巧用关联案件,一案解多债,为小工程劳务工作者追回血汗钱10余万元。
据悉,
某食品公司将其生产窖池的修建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张某、叶某,二人在承包该工程后又将其中部分工程转包给同样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杨某,由杨某组织十余名农民工进行实际施工。
后因发包的食品公司未能支付工程款从而引发连锁效应,最终形成食品公司欠付张某、叶某,张某、叶某又欠付杨某,杨某欠付农民工工资的层层三角债局面,引发杨某以张某、叶某为被告,张某、叶某以食品公司为被告的两起建设工程合同民事诉讼。经法院依法审理,判决支持了两案原告的合法诉求。
2024年,张某、叶某向市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查看关联案件,发现此案申请人又是另一案件的被执行人,另案在2023年因被执行人名下确无可供执行财产,已被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程序。考虑到三角债最终的损害主体是底层农民工,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执行法官直接向食品公司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要求其向杨某支付或者缴纳款项至该案执行案款专户。食品公司在接收到通知后,将案款10余万元缴纳至法院案款专户,并最终分配至杨某及其带领的农民工手上,成功为小工程劳务工作者追回血汗钱。
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法院针对建设工程类案件,灵活运用连环执行模式,为劳务工作者的血汗钱回归找源头、找突破,有效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下一步,市人民法院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加大对关联案件的连环执行,避免“一边领钱,一边赖账”,以一案解数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信息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王虹/记者
◎ 图片来源:绵竹法院
◎ 整理编辑:竹妹纸
◎ 责任编辑:啸鸿